我的位置: 首页 > 展台设计

【春节带娃好去处】100家博物馆热门jbo竞博app官网展览大盘点

展台面积:m²

.

  本展览汇集国内外8家考古文博机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266件(组),展现中国与西亚跨越千年、互学互鉴的历史,引领观众回顾丝路精神逐渐凝结的历史进程。

  本次沉浸体验展陈空间约1500平米,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来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

  此次展览的主要展出热水墓群的50余座墓葬的出土文物,其中,距离“九层妖塔”约400米的2018血渭一号墓是热水墓群考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出土文物有金银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纺织品等各类文物。

  展览集中了14件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以及大量老照片和珍贵文献,讲述了恭王府丝绣“聚、散、归”的曲折过程。展览还将我国著名学者朱启钤的部分收藏集中展示,既探求其与恭王府之间的渊源,又把动荡、战乱时期识宝、护宝的艰辛,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览通过整合展示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界和文化界四处重大古文献发现为展览内涵,从距今三千年的殷墟甲骨、距今两千年的居延汉简、距今一千年的敦煌遗书和明清两代宫廷内库的档案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文字一脉相承,中华文脉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文化历程。

  此展览作为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紧扣龙年生肖文化与新春主题,甄选园藏龙纹题材文物66件/套,涵盖玉器、瓷器、书画、珐琅、家具等文物品类,展出云龙、团龙、蟠龙、穿花龙、海水龙、九龙等多种龙纹图案,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展示绵延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华龙文化的jbo竞博app官网魅力和价值。

  此次展览是中国园林博物馆“锦色”系列建筑彩画展第二期,通过140余件/套展品,从“江南画境”“斑斓意匠”“南北交融”三个部分来呈现孕育江南彩画的时代背景、精工纹饰和对北方官式苏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此推动中国传统建筑彩画艺术的普及传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展览分为开卷有艺、纹艺青年、饰艺向心、艺美之瓷、艺味其丛、现代建艺六个展区,以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共计近200件展品,呈现了以工艺美术运动为核心发展阶段的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家居染织、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建筑设计等领域的成就。

  本展览通过八个部分超过1000件文物、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着重展示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系统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

  本次展览是骨签文物发现以来的首次专题展览,将展出骨签、书法家临摹骨签作品、骨签放大的细节照片以及拓片、摹本等,从作用和功能、使用方法、文字内容及书法艺术等角度对骨签加以全面介绍。

  展览分“丝路前奏”“丝路华响”“丝路梵音”三个部分,文物类型丰富,包括青铜器、彩陶、金器、毛织物、文书、佛教壁画、生活用具等,共展出文物精品13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0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展览特将近年来由化石新发现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为恐龙研究带来的新变革,以及由此催生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作为选题的主要内容。旨在打破同类展览中以恐龙的多样性和系统演化为主的策展思路,打造具有天津自然博物馆特色的创新主题展览。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7/8、1/2号展厅和二楼9/10号展厅)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展出“大系”收录的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打样稿1100余幅,展厅面积约3600平米,是河北博物院近年来展出作品最多的展览。

  此次展出的外销瓷器的年代集中在明清两代,以花鸟纹饰为主,具有丰富的寓意。如以牡丹纹为主题的多富多寿,以石榴纹为主题的多子多福,以鹌鹑菊花为主题的安居乐业,鹭鸶莲花的一路连科等,表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瓷器纹饰的一大特点。

  展览汇集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宁乡市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汨罗市博物馆)等6家文博单位青铜精品近百件展示了湖湘地区青铜文化面貌和艺术魅力。

  本次展览本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为政清廉、克已奉公、清廉自守文化土壤的宗旨,深挖传统文化中的廉政元素,突出清廉主题,让文物“活起来”,因地制宜打造廉洁文化展览与宣传阵地,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常态化参观和参加廉洁文化活动,为长治市打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和、社会清朗的优良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贡献力量。

  此次展览,选取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馆藏文物300余件,以图文形式,分中华神龙文化起源、图腾崇拜、民族认同、气象万千、民俗文化、龙翔寰宇等十二个板块进行展示 ,使广大观众对中国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展览精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永济市五老峰民俗博物馆、永济市百佛阁博物馆、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杨志辉先生等收藏的211件晋南近代儿童服饰进行展出。通过认识晋南近代儿童类服饰纹样的民俗文化元素,了解到儿童服饰图案纹样的地域性特征,唤起人们的儿时记忆,引发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思考,感受往昔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情怀。

  山西银饰,是中国传统银饰中的一朵奇葩,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是山西民风民俗的直接映射。银饰除了富足和吉祥的象征意义,银饰代表了中国人深刻的精神寄托,以及努力营造美好、幸福、乐观生活的人生追求。

  展览以历史文物与战争场景相结合的形式来纪念伟大的晋中战役,讴歌伟大的革命精神。共展出300余(件/套)历史实物和珍贵历史照片。

  本次展览通过呈现晋王李克用忠诚勇武的一生,揭示了他作为民族融合的代表人物,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极大地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100多件(套)精品文物,以“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多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汇聚”三个部分,系统揭示内蒙古地区几千年来农耕与游牧文化交往交流融合升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辽博在齐白石诞辰160周年之际特推出此展览,展出齐白石及其师友弟子们的书画、篆刻文物459件,其中辽博馆藏文物358件,部分馆藏书画作品为首次展出。此次展览,辽博创新展陈方式,努力打造“实景+数字”融合展览,除实景展厅外,还设计了“一花一世界”数字展厅,希望以虚实交辉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观展体验。

  本次展览展出30余幅民俗国画,包括《大缸小缸淹酸菜》《冰糖葫芦穿成串》《跳房子》《烟筒砌在山墙外》等展现东北民俗特色的作品。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文物89件(组),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49件(组)。上展文物绝大部分来源于近年来的正式考古发掘,如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等。

  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132件,涵盖了铜器、玉器、瓷器、竹器、丝织品、书画等多个品类的文物,多个角度来阐释其中蕴含的吉祥含义与美好祝愿。

  本次展览分为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两个部分,共展出56件国家珍贵文物。展览以文物陈列与图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以“典型”展“广博”的陈列理念,讲述文明传承创新、交流互鉴的明清历史脉络,为观众直观展示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共展出8件不同时期、形象各异的龙文物精品,讲述中华龙形成与发展的传奇片段。从龙的早期形象代表之红山文化的玉玦形龙,到极少亮相的近代珊瑚龙,这些文物上的龙或爬行盘绕,或腾跃奔走,或姿态轩昂,或灵动可爱,它们是先民适应、改造自然的见证,也是多元文化艺术融合的写照。

  本次展览共展出Vintage胸针及相关配饰,辅以原版海报、设计稿及专利书等纸本文献,深度呈现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展览展出漳州窑瓷器23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60件,三级文物89件,等级文物占比78% !古朴典雅米黄釉、沉静含蓄颜色釉、幽趣湛蓝绘青花鲜艳明快画五彩、精巧象生素三彩......瓷彩纷呈,让人一睹漳州窑瓷器熠熠风采。

  展览带领欢众回望西汉那段曾经被尘土掩埋的历史。刘贺墓园出土文物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质之精,为西汉王侯墓考古所仅见,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王侯的奢华生活,也为我们揭秘海昏侯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次展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汇集了46个国家艺术家的110件作品,以纸为媒介,推动不同纸艺术文化的交流交融,为观众带来一场中外纸艺文明的时空对线

  此次展览汇集了张森先生近期创作的三十余幅作品,涵盖篆、隶、正、行、草诸体,内容涉及联对、诗赋、文章等多类题材。值得一提的是,张森先生特摘录交大名人箴言与办学传统进行创作,以书法为载体来呈现交大精神与育人传统。

  展览共展出153件展品,其中馆藏文物29件,图片史料124件,包括馆藏珍贵文物宋庆龄收藏的1927年7月18日刊《英文》,董健吾赠宋庆龄的鱼骨化石,国民伤兵医院“服务”章等,全面展现了宋庆龄在上海莫利爱路寓所期间维护孙中山遗志、坚决反帝抗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并独立走上政治舞台的艰辛历程,集中凸显了宋庆龄在面临严峻斗争的每个重要关头,“永远和党在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不变信念。

  本次展出的183件(套)玉带钩及相关玉饰件材质各殊,造型姿态各异,工艺各尽其巧,集结成展奉于观众,旨在反映玉带钩的发展和演变,展现中国古代制玉业的辉煌成就。

  展览共由前行的脚步、崭新的面貌、创新的高地、奋斗的人们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建设的历程、取得的成绩、创新的经验、劳模的感悟向观众呈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向更高能级,分享金融发展的上海经验。

  作为南京博物院90周年院庆推出的重磅大展,展览联合了国内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传世馆藏顶级玉器艺术品600余件(组),呈现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

  展览汇集馆藏一百余件龙题材文物及民俗展品,邀您共赏南京的龙文物与龙文化,一起探寻中国龙的踪迹,感受中国龙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览展出勃鲁盖尔家族及受其家族绘画风格影响的艺术家作品90余幅,涵盖风景画、寓言画、静物画等各类主题,了解勃鲁盖尔家族艺术全貌,感悟其家族绘画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本展览用116件(套)文物展品和百余幅图片资料,从“纺织之源”“纺织技艺”“刺绣精品”“印染技术”四个方面展示了云南璀璨辉煌、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展览选取了杭州博物馆所藏玉石器文物106件/套,通过“好雅之风——文玩用玉”与“怀瑾之缘——佩饰用玉”两个单元进行展示。呈现出玉器的文化面貌,展现大国工匠们的艺术造诣。

  本次展览分为“以画入绣”“露香园绣”“宫墙内外”“以绣自立”“风月同天”五个板块,汇集展示了由宋至今,来自亚、欧五国的100件/套刺绣精品,立足江南、面向世界,讲述江南画绣发展及其背后女性故事的同时,着力以崭新的视角梳理画绣历史、呈现绣品辉煌、传播刺绣文化。

  精选多幅寓意吉祥的精品佳作与众共贺新春。观众在此可沉浸式领略四季之间花木生长,倾听枝头篱下鸟啼虫鸣,近距离欣赏白石老人笔下的花鸟、山水、人物等经典形象,感受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展览将展出来自吴文化博物馆、武义博物馆等江苏、浙江共15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宋代文物,通过这些文物及展品反映宋代发达的思想文化、独特的政治管理模式、开拓创新的经济民生,全方位再现徐谓礼眼中的南宋社会百态。

  扬州博物馆联合国内18家文物收藏单位,共同推出该展。展览通过100余件(套)精品文物全面展示板桥的人生经历、艺术造诣及精神品质。

  此次展览依据东海尹湾汉简发现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遴选汉代东海郡辖域内215件文物展出。内容分“郡域朝晖”、“汉简重光”、“海隅汉制”、“汉家烟火”、“大汉武库”,“海韵汉风”六个篇章,力图呈现两汉时期东海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风貌,为观众奉献一台主题鲜明、叙述明确、内蕴丰厚的汉代地域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聚焦古今无锡籍书画名家,从无锡博物院藏精品与当代书画佳作中选取近80件书画作品,分“传世瑰宝 代代守护”“推陈出新 薪火相传”“时代新象 勃勃生机”三个篇章,时间跨度从元代至当代,汇聚倪瓒、王绂、王问、秦仪、邵宝、王澍、吴观岱、徐悲鸿、钱松喦等近八十位无锡籍书画名家,是无锡书画文脉的一次系统呈现,也是无锡博物院藏书画精品的一次集中展出。

  本次展览以“民国”“水乡”为切入点,突出水文化对民国时期泰州的影响,按文化、经济、生活等单元式排列方式展出90余件文物。该展复原民国时期泰州街景,让观众跟随珍贵历史遗物,追寻城市记忆。

  展出62件(套)馆藏精品扇面作品,形式多样,形制齐全,有书法有绘画,有团扇有折扇,有绢本有纸本;题材广泛,曲溪流水,峰峦叠石,村舍楼阁,名花异草,稀鸟珍禽,正草隶篆等。

  “百大镇馆之宝”是浙江省内数以百万计文物里精品中的极品,此次展览是“镇馆之宝展”的第二期,此次再度汇集省内21家文博机构、23件“镇馆之宝”为大家献上文化大餐,希望通过“镇馆之宝”的齐聚展示,能对大家了解和认识浙江的前世今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览通过“龙韵传世”“形神之变”“祥龙瑞彩”三个单元,多件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物,展示龙形的变迁,介绍龙文化的内涵。

  展览对馆藏公元5-14世纪纺织品文物残片进行染料鉴别,发现有西茜草、紫胶虫、亚美尼亚胭脂虫、红花、川黄檗、槐米、紫草、橡碗子、靛青等植物和动物染料近20种,不仅反映了当时染色工艺,而且结合织物纹样和组织结构,还可以推测这些纺织品的生产时间和地点。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锦绣纹章”展出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刺绣精品;第二单元“指上生花”则展现杭绣制作流程及工艺;第三单元“绣出彩‘虹’”包括金家虹大师及其学生历年来所制作的精美刺绣作品110余件。

  此次特展是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继2004年“吉金铸文明——宝鸡青铜国宝展”,与2022年“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后的又一青铜器主题大展。时隔20年,最终完成对青铜器“形、纹、铭”的完整诠释体系。展览从四个单元,遵从时间顺序,将金文的产生与纵跨千年的流变娓娓道来。

  此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院携手上海博物馆推出,来自上海博物馆的198件(套)珍贵文物集体亮相,给观众带来一场中华早期文明盛宴。

  本次展览由“曙光:石器时代”“变革:青铜时代”“争霸:铁器时代”“融合:希腊、罗马和时代”“对话:中叙两国间的友好往来”五部分组成,展品共计100件/组,展现了古代叙利亚地区从旧石器时代绵延至公元16世纪的多彩文明画卷。

  展览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展线延米,共展出不同时期的照片、图表350余张,不同类型的文物展品300余件套,艺术品创作、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沉浸式体验等20余个。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淠史杭灌区修建的历史背景、工程规模、伟大历程以及建成之后发挥的巨大效益。

  该展是江西省博开年大展,由八家文博单位合力举办,多元化呈现180件御瓷精品,122件来自故宫博物院,144件珍贵文物,集各工艺之所长,汇传统文化之精粹云集明清御窑巅峰之作。

  展览展出44件/套乐器文物,年代从春秋到明清,跨越三千年时间长河。此次展览将展出不少“重器”,包括春秋时期的“者减钟”、“能原镈”和仲尼式古琴等。

  本次展览展出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等山东多家博物馆馆藏文物230件(套),向观众展示我国晚期铜器的发展与传承。

  展览按历史发展时间脉络分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三个部分,共展出河湟jbo竞博app官网文化博物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和西宁市博物馆精选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115件套,系统梳理了青海彩陶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此次展览在历年“孔府过大年”展览的基础上精选各类文物110余件(套),既讲述历代龙纹的变化和运用,也展现“天下第一家”地位的特殊性,尤其在庆祝春节时礼俗交融的特色,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普及性。同时开展有写春联、印门神等多彩的社教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让您感受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

  展览从“什么是龙”“什么是龙纹”入手,列举历代陶瓷器上的龙纹演化过程。以明、清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为主,详尽展示两朝各时期的龙纹及特点,重点为观众介绍云龙纹、海水龙纹、鱼化龙纹、苍龙教子纹、龙戏珠纹、龙凤纹等多种纹饰。辅以寓教于乐的“龙文化”故事及传统风俗展示,既能满足专业观众对瓷器鉴赏的需要。

  展览集合8个省份27家文博单位260余件组精品文物,通过考古新成果和历史文献的研究,不仅想要展示商周礼制是什么样,同时也在试图揭示商周礼制为何是这样。展览是对如何构建文化自信的一个深度解读和重大实践。

  精选鲁迅先生旧藏个人文物珍品,与大河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将鲁迅先生的大河儿女形象作为代表,具象化表达他在文化艺术方面与黄河文明的形象链接。

  展览联合湖北省13家文博考古单位,精选18个考古项目,从百万年以前的人类起源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化进程,从青铜时代的辉煌到秦汉宋明等历史时期的持续发展,集中展现湖北地区关于人类文明起源和楚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展览图文并茂、文物丰富多彩,全面梳理了我省2023年各个时段的最新考古成果,2023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更是得到浓墨重彩地展示。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的14家文博机构总计270件/套,有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多品类,以物证的形式展现古希腊文明自史前到“希腊化”时代,开启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风貌。

  此次特展,精选山西博物院149件/组珍贵文物,全方位再现了晋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600余年历史。

  汇集了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市的18家文博单位共137件/套展品,其中一级文物54件/套,向观众系统展示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璀璨文明,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览集中展出了金乡县主墓随葬品中的146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9件(组),二级文物7件(组),三级文物128件(组),墓志拓片2套。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的一批彩绘陶俑兼具高度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审美价值,制作精美、工艺高超,应是唐代甄官署为皇室宗亲和有功之臣烧制的“东园秘器”,代表了唐代陶俑的最高水平,也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雕塑、服饰、习俗及对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

  展出宝鸡地区馆藏玉器精品116件、玉料9件。展品汇聚了宝鸡地区西周弓魚(“弓魚”为一字,读yú)国墓地、益门二号春秋墓等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玉器,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首次在岭南地区大规模展出。

  展览展品来自意大利南部八家博物馆,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六位神祇为叙事线索,展现古希腊文明在普利亚地区繁衍昌盛的人文图景。在展览中,广州海事博物馆也将基于下辖南海神庙的历史文化资源,回溯珠三角地区千年不衰的海洋文化特质与民俗信仰,通过中、意双方策展理念的融合与地域文化的对话,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展览汇集粤港澳三地共计170套文物展品,旨在深入挖掘粤港澳三地共生共融的岭南传统建筑艺术、工艺与民俗,让观众通过岭南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见中国传统建筑之精妙绝伦,见粤港澳大湾区之人文交流,见中华文明之生生不息。该展览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讲好香港、澳门与祖国血脉相连、同根同源方面的独特作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展览展示了詹天佑及京张铁路、京张高铁相关内容的110多件珍贵的展品资料。首次展出多件詹天佑珍贵文物,全面呈现詹天佑事迹。

  展览展出200余件套广绣与苏绣精品,其中二级文物1件套、三级文物15件套,还有多幅国家级非遗大师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以新题材和新形式,展现时代生活风尚,让非遗逐渐跨出传统的边界。

  展览以考古文物呈现北魏平城时代民族大融合、中外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展示云冈艺术融合中西、全面创新的雕塑之美,感悟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品共200余件,包括北魏文物珍品、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的大型全景3D复原窟、历史档案等,配合云冈石窟720度全景浏览、数字互动游戏、放映厅等多媒体装置。

  展览分为“以礼永续”“物里乾坤”“中外交融”三个单元,汇集了来自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5家文博单位的123组160件展品。展览聚焦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风云、礼仪制度、宫廷生活、社会经济、艺术文化,以及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交流与文明互鉴。

  展览展出来自中、意两国共16家文博单位共180余件/组精美文物藏品,通过一件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吉光片羽,引领观众探寻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的灿烂文明。

  本次展览精心撷选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九十余件套,包括不同器型、功能的青铜器与造型奇特、纹饰瑰丽的各类青铜珍品。展览内容分为“礼制与战争”“社会与生活”“工艺与纹饰”三部分,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两千多年发展中的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中国礼制文化的内涵。

  此次展览将展出苏轼主题文物展品33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54件/套,包括一级文物15件/套,二级文物56件/套,三级文物83件/套。其中有5件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一级甲等文物,分别为苏轼真迹《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和《题王诜诗词帖》,黄庭坚真迹《惟清道人帖》、米芾真迹《道林帖》、蔡襄真迹《京居帖》。这也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真迹首次在故宫外同展展出。

  展览展出了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文房四宝等文物,传递了古徽州伦理观念、建筑技艺、民众生活、审美追求等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展览不止展出了珍贵的文物,还设置了文化气韵醇厚的徽州文房空间和集互动体验、教育相结合的徽州民居建筑复原场景。

  该展览以“龙舞中华”为主题,主要分为“百虫之长”“物之灵者”“紫气东来”三个板块,展出了169件(套)与“龙”相关的珍贵馆藏文物,为广大市民呈现了一场“龙腾盛世”的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以“艺织独绣”为主题,分为“饰彩成绣 机杼巧工”、“衣画裳绣 繁花似锦”、“绣美巴渝 雅逸传神”三个单元,汇集展示了重庆地区民间刺绣作品 80 余件,涵盖绣片、坎肩、围腰、裙衣、鞋、配饰等。旨在从文献、图像、实物三者相结合视角梳理刺绣历史,阐释非遗价值。

  展览共展出龙文化相关文物6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6件,不乏重磅文物,2021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龙形铜饰将首次与公众见面,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高浮雕青龙石刻,彭州市博物馆龙纹夹层银杯,四川博物院蟠龙盖兽面纹铜罍、伏羲女娲阙双龙画像砖、乾隆款彩云龙纹高足盖碗等珍贵文物也将悉数亮相,多维度诠释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此次“风华万象”大展汇聚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福建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以及两依藏博物馆、卡地亚典藏、V MUSE珍藏、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等的顶级典藏。

  本次展览是文物与自然类博物馆的“跨界合作”,有效整合文物、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多个领域的优质内容资源,展出了71组,共217件(组)展品。

  展览展出来自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印加博物馆等秘鲁14家博物馆的168件/组展品,包括骨器、陶瓷、金属、石器、木器、纺织品、绘画和木乃jbo竞博app官网伊等,旨在全面展示印加帝国的发展脉络、社会生活、艺术成就和文化遗产,回望印加所在的安第斯地区延绵千年的文明兴衰。

  该展览是成都博物馆重磅推出原创特展。展览汇集全国10家文博单位的110余件(套)关公主题精品文物,辅以著名艺术家关公题材当代艺术作品,承袭与创新相融合,完成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传承延续千年的不朽精神。

  本次展览内容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多个重要历史节点全面反映永陵考古发掘完成8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迈出的历程与变化。

  展览展出280余件(套)展品带领观众聚焦青藏高原东麓,以“迁徙-融合”为主题,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视角切入,采用少数民族民间史诗叙事、考古学叙事、民族学叙事三条叙事线互为补充,勾勒出数千年来人群迁徙与流动、交流与融合的图景,提升展览的故事性与沉浸感、文学性与趣味性。

  本次展览是陕历博“唐代壁画珍品馆”的延伸展,这些壁画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理想,也描绘了盛唐那个辉煌的时代与浪漫的社会。

  展览集四川、湖北、陕西三省25家文博单位的300余件展品, 聚焦东周时期的蜀文化,以设问的方式展开叙事,通过三个单元,梳理了蜀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发展序列,强调了巴蜀地区对秦的统一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展示了特立独行的古蜀文明一步步汇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进程,探讨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交融共生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包容性,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此次展览精选50余件珍贵馆藏名碑拓本展出。展品囊括堪称中华文化元典的“开成石经”,记录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小篆祖书“峄山刻石”,汉隶名品“曹全碑”,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大唐巨笔的碑版,以及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作品,另有数件此前未在展厅展示的精品碑刻拓片。

  本展共展来自西安、咸阳、安康三地市11家省内文博单位的各类文物92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2件(组)、二级文物12件(组)、三级文物33件(组),等级文物占比约62%。

  此展为咸阳博物院联合旬邑县博物馆、甘肃武山县博物馆、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渭城区文物保护中心、彬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文博机构,精心挑选龙凤玉佩、龙钮錞于等95件珍贵文物,共同打造了本次“龙”文物贺岁展,让观众体验一场璀璨的文化之旅。

  特展共分为“枕史掠影”“枕之万象”“枕上华章”“枕中技艺”四个单元,时间跨越了西汉到近现代各个阶段,集中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历代精品枕文物121件/套,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装饰精美,展示了内涵丰富的枕文化及枕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审美情趣。

  甘肃省博物馆携手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高台县博物馆甄选全省馆藏反映书籍发展史的古代文物和书籍善本140余件(套),通过“序厅”“缀简为册”“染潢为卷”“装订成书”“以书为路”五个单元,梳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书籍发展史,揭示书籍启迪智慧、拓宽胸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分为“丹青出彩——唐卡艺术”“独具匠心——雕刻艺术”“吉祥寓意——图案艺术”三个部分,共83件展品,从独特绚丽的唐卡,到独具匠心的雕刻,再到雅致精美的器具,带领观众共同走进明熹宗笔下的“西域圣境”,欣赏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热贡地区的艺术传统、热贡艺术的多元之美。

  本次展览以化石标本、图片、展板等丰富的形式,展示晚新生代时期甘肃、宁夏及周边地区一些典型的古哺乳动物化石,说明与其相关的四大古哺乳动物群落的构成和分布概况,探讨古哺乳动物化石与其生存环境、气候及青藏高原在这一时期地质演变的相关性。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3527999521